最近一届的上海市教学成果奖
年份 |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主要完成单位 | 获奖等级 | 文号 |
2022年 | 能源电力行业特色高校研究生教育产教融合双赢模式的成功实践 | 唐忠、汤乃云、陈凌、朱瑞、王化更、朱阳、顾晋、陈静、魏为、于会群 | 上海电力大学、江苏省扬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上海电力公司 | 特等奖 | 沪教委人〔2022〕32号 |
2022年 | 面向电力行业转型发展的能源动力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潘卫国、朱群志、王渡、仇中柱、胡丹梅、郑莆燕、何平、李芳芹、王云欢、施敏 | 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一等奖 | 沪教委人〔2022〕33号 |
2022年 | “智能+”能源电力特色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 彭道刚、黄伟、黄福珍、钱虹、张传林、徐晓丽、孙宇贞、薛阳、包伟华、杨平 | 上海电力大学、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一等奖 | 沪教委人〔2022〕33号 |
2022年 | 适应行业变革,培养新时代高质量电力专业人才 | 李东东、李晓露、李晓华、魏书荣、赵玲、吴文军、孙欣、诸俊、韦钢、王忠华 | 上海电力大学 | 一等奖 | 沪教委人〔2022〕33号 |
2022年 | 创建多层次国际联盟,打造高水平“一带一路”能源电力人才培养体系 | 李和兴、曾芬钰、肖勇、徐信艳、时帅、张玉杰、黄晓刚、丛亮、诸俊、潘卫民 | 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电永新运营有限公司(越南) | 一等奖 | 沪教委人〔2022〕33号 |
2022年 | 与国家电力发展同行,“能源情怀”融入人才培养的成功探索与实践 | 李明福、翁培奋、张仙智 、赵铮、江晓花、杨宁、焦娅敏、张宗峰、陈姗姗、孟繁晨 | 上海电力大学 | 一等奖 | 沪教委人〔2022〕33号 |
2022年 | “四链式”产教研融合,本科院校开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黄冬梅、肖勇、江晓花、李平、时帅、严斌、向倩、雷江平、徐霆、潘玉春 | 上海电力大学 | 一等奖 | 沪教委人〔2022〕33号 |
2022年 | 多元协同培养绿色能源环境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改革与实践 | 徐群杰、周振、时鹏辉、王罗春、李巧霞、闵宇霖、赵晓丹、胡晨燕、葛红花、吴春华 | 上海电力大学 | 二等奖 | 沪教委人〔2022〕33号 |
2022年 | 能源电力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张艺、潘华、胡伟、容庆、汪洋、侯建朝、刘樱、张铭、蒋晓云、邵忠 | 上海电力大学、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上海电力实业有限公司、电管家集团有限公司 | 二等奖 | 沪教委人〔2022〕33号 |
2022年 | 智能电网发展驱动下,以学科交叉融合培育高层次新电力人的创新与实践 | 林顺富、刘蓉晖、米阳、姚寅、葛晓琳、诸俊、尹晓臻、魏书荣、李东东 | 上海电力大学 | 二等奖 | 沪教委人〔2022〕33号 |